通德學校歷史

「城門公立通德學校史畧
  本校原為荃灣鄭氏所創建,自成立迄今,己百餘年矣。絃管春風人才輩出,一九二九年港府籌建銀禧水塘,城門村地全被徵用,族人移居錦田新村者十之七八,經此播遷校舍蕩然,絃誦中輟,一九三九年春曾假新村宗祠,臨時復校,因陋就簡,粗具規模。迨日寇南侵被迫停辦。光復而後,滿目瘡痍,遑論建校,村中子弟,多就外傅,惟以附近各校學額有限,本村人口激增失學兒童,數以百計,校董鄭兆來,兆勝,兆羣,兆邦等以百年大計管教為先爰邀集族耆及地方名宿組織建校委員會,謀復通德舊觀,隨蒙教育當局核准撥助建校經費之半數,餘則由嘗業變款及地方捐款支付,惟當時預算約為四萬三千元,詎開投結果竟達八萬六千餘元倍超原案,建委會以興學育才責無旁貸,一面加變嘗業,並籲政府增撥建費,一面權假宗祠及民房以作臨時校舍,即於一九五七年秋招生開課,失學問題,幸告解決,是冬十月奉准增撥建費,鳩工庀材,進行建校越明年五月而工竣,從此黌宇巍峩,英才濟濟,増華踵事,幸觀厥成,爰書梗概,以誌不忘云爾。」(張史文謹誌於一九五八年夏)

  位於新界錦田城門新村的通德學校,現時開設一至六年級,採全日制上課,共有學生百餘人。現址校舍乃於1958年建成,根據學校正式登記的資料顯示,創校年份為1954年,在籌建校舍的幾年間,學校臨時運用村內鄭氏宗祠祠堂、城門新村第一巷一間祖屋及第二巷一間祖屋,合共三個地點作為課室。若追溯歷史,通德的前身,可從1929年荃灣城門附近的鄭氏圍村被遷至錦田,建立錦田城門新村開始。當時村民子弟已經在祠堂上課,名為「通德識字班」,約相等於現在的幼稚園課程 。若再上溯搬遷之前,於荃灣城門水塘一帶鄭氏族人祖上的聚居地,己設有「通德堂」書塾,教育村民子弟。據前任校長鄭群所記,開設於荃灣城門的通德堂書塾,更有百年歷史之久。

  一方面既有悠久歷史根源,另一方面亦具備現代教育各種元素的通德學校,在四個關鍵項目、全方位學習、多元智能培育及跨學科課程等,均與全港學校的發展方向及步伐一致。乘著鄉村學校的小校小班特色,學校在教與學上能靈活運用課時,以連堂編制為主,上午為學科課節,下午為術科﹔而在全校參與及照顧學生方面,更能有效培養校園的共融文化。跨越了半個世紀的錦田通德學校,由最初以教育族內鄭姓子侄為主,至今發展而為區內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兒童,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,這些轉變,充分展現出新界鄉村教育的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