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目標:
- 均衡發展讀寫聽說能力,全面發展讀寫聽說的綜合語文能力。
- 培養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,加強中國文學元素。
-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、文化學習,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、反思和認同。
- 培養思維能力和素質,鼓勵獨立、批判性思考,發揮創意。
- 提高閱讀興趣,拓寬閱讀面,增加閱讀量,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,拓展視野和胸襟。
- 配合時代社會,因應學生需要,編選多樣化的學習材料,靈活運用學習材料。
|
學科發展:
指導學生自學方法,培養其自學態度
- 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」,故平日課堂涉入自學元素。本學年安排學生完成預習工作紙,讓他們帶着疑問上課,提升學習效能;訓練學生上課時摘錄筆記及下課後寫下個人反思,檢視自己是否掌握課堂的學習重點;鼓勵學生運用寫作反思表修訂文章,培養自我修訂作文的能力和習慣,從根本提高寫作水平。
推行多元化評估模式,評估學生的學習
- 評估內容配合中文科的學習活動(經驗學習日、中華文化日及世界閱讀日)設計,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,例如觀察、討論、訪問、口頭匯報、專題研習與學習歷程檔案,讓學生從多方面展現不同的語文能力與態度;並蒐集更多的學習成果顯證,使評估更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效。
|
學科活動:
- 慶中秋樂團圓:於中秋節當天進行變臉表演和猜燈謎活動,播放與中秋節相關的影片及品嚐月餅,以增加學生對認識中華文化的興趣。
- 經驗學習日:「經驗學習日」旨在提供多元化的中文學習經歷,讓學生「從做中學習」中文,不但有助他們加強綜合運用聽說讀寫中文的能力,還可以擴闊視野,並提升他們對學習中文的興趣。
- 中華文化日:讓學生參加不同主題的工作坊,提升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。
- 世界閱讀日:為慶祝每年4月23日的「世界閱讀日」,本科每年均舉辦工作坊和故事人物裝扮活動,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,拓闊視野。同時,同學可以穿着不同服飾,扮演故事中的角色,投入閱讀世界!
|
校本課程 |
圖書教學 |
校本工作紙 |
寫作教學 |
全方位學習活動 |
世界閱讀日 |
慶中秋樂團圓 |
中華文化日 |
經驗學習日 |
校外比賽 |
第七十三屆香港學校朗誦節 |
第三屆新界西區「兩文三語」菁英大比拼 |
元朗區公民教育標語創作比賽 |
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命教育徵文比賽 |
佳作 |
錦晴文集 |